声音可以“变现”了!全球首个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光注册资金可能就能实现几十万亿人民币产值!
6月23日,记者从央视了解到,最近,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的国际声音资产交易平台上线。据介绍,在此平台上,马头琴演奏、昆曲演绎等声音资产可注册确权,评估转化后成为可交易的数字文化产品。
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高级顾问、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桑海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称,仅仅是动态音乐资产,能达到文物级别的,我们国家至少有300万亿分钟。比如戏曲、说唱、器乐、民歌,其中有17万亿分钟已经数字化了,可以直接上线进行流转、交易。按国际流通、流转的标准,按照一二三级文物,注册费分别是每分钟5块钱、4块钱、3块钱左右。如果17万亿分钟都进行注册的话,光注册资金就能实现几十万亿人民币产值。
相关受益概念:
吉视传媒
吉视传媒控股的东北亚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与深圳文交所在东北三省一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合作开展文化产权交易业务,共同建设深圳文交所东北亚区域运营中心、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东北亚专业中心。
合作事项包括:
(1)文化产权交易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文化企业将其拥有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及相关权利全部或部分有偿转让;各市场主体合法拥有的、具有文化属性的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及相关权利的交易;以上文化产权所有者的资产包含股权、物权、知识产权等。
(2)交易范围与活动内容。交易范围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领域。作为区域文化产权转让专业化市场平台,其业务活动主要有政策咨询、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产权鉴证、资金结算交割等。
(3)文化大数据交易。专业中心与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共同培育东北亚地区各文化企业泛文化类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促进区域性数据交易场所和行业性数据交易平台与国家级数据交易场所互联互通。数据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东北亚专业中心在全国中心进行注册认证,实现吸引东北亚地区文化机构和
各类企业的泛文化产业大数据、供应链大数据、企业大数据资源、稀缺数据资源、文化资源数据及文化数字内容等各类交易标的物,在专业中心的委托/撤销、交易、交割、分发以及交易结算等。
(4)文化数字化项目孵化管理。东北亚大数据交易服务中心将通过深圳文交所推出的数字综合业务平台,促进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在东北亚区域的文化产品分发及产业延伸;双方通过“项目孵化合作经营”等模式与优质企业在资源、运营团队、技术及业务模式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东北亚地区细分文
化行业领域、文化项目或区域文化产业项目的运营管理,助力文化产业实体经济
发展,促进区域内文化数字化产业孵化培育。